前沿讲坛 | 卢烈红教授主讲中文系(珠海)前沿讲坛第三十二讲

Body
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晚7点,中文系(珠海)前沿讲坛第三十二讲《如何开展词义研究》在海琴6号A631室举办,由卢烈红教授主讲,贾智副教授主持。
卢烈红教授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,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、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常务理事、湖北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、武汉大学文学院黄侃研究所所长及《长江学术》副主编。主攻汉语语法史、训诂学,兼及方言。
卢教授指出,汉语的词义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但词义研究仍存在广阔的空间,尤其在多音词词义研究方面仍有不少词语、问题需要探讨。围绕这一问题,卢教授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。
第一,关于常用词语的音义问题考察。卢教授以生动的例子加以阐述。首先是“相亲”一词应读为xiāng qīn还是 xiàng qīn的问题。卢教授指出,“相亲”一词为动宾结构,“相”是动词“察看”的意思。其现代读音应根据历史主义原则、表义明确原则、内部一致原则进行科学选择,读为xiàng qīn。
其次是“奋斗终生”还是“奋斗终身”的问题。根据两者的语义以及以往的使用状况考察,卢教授认为现代汉语中“奋斗终生”与“奋斗终身”两者并存,以“奋斗终身”为首选。
第二,关于现代汉语时段词语意义演变探讨的问题。卢教授指出,现代汉语发展史是一个有趣的研究新课题,今天的现代汉语相比于早期现代汉语已经发生了变化。如“批评”一词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产生如下变化:①产生了“指出所认为的缺点和错误”这一意义及其名词用法“对缺点和错误所提出的意见”,并且两项意义成为常用义;②“对书籍、文章加以批点评注”这一意义消亡;③“评论”“批判”义保留,但范围逐渐缩小到文艺方面。此外,“批判”“检讨”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。
第三,关于疑难生僻词语的考释问题。卢教授以禅宗语录所见“商量”一词为例,运用比较互证法考释“商量”一词为“理解、领会”之义。
第四,关于方言特色词语的研究问题。卢教授介绍了湖北黄梅方言中“妈妈”表示“妻子、女朋友”义的历史来源及其原因机制,“刚刚,刚好”([ka ka nak])对应近代文献中“可可”等现象,提示词义研究可以参考方言现象。
贾智副教授总结评价卢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、视野广阔,展示了优秀的论证示范,对学习、掌握词义研究的方法富有启发意义。最后,卢教授与在座的老师、同学就语言规范和从俗从众原则的协调问题、语体与文学的交叉研究问题、语言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。
夜幕深垂,掌声热烈,汉语词义的魅力体验圆满落幕。
文|许树妙 图|陈思羽
初审:马峰
审核:朱崇科 陈彪
审定发布:郑华